一周观展指南|艺术群像“她之世界”

发布时间:2025-01-31 点击量:

  

一周观展指南|艺术群像“她之世界”

  展览汇集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120组陕西古代文物精品★。展品包括商代青铜雷纹鼎、西周镂空青铜豆★★、“仲枏(nán)父”青铜簋、西汉金饼、唐代秘色瓷等。

  丁立人和夏阳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他们在不同的人生进程中受教于★“决澜社”成员关良、李仲生,并分别通过躬体力行的创作探索,践行了发源于本土的艺术实验精神★★★。此次展览聚焦于两位年逾九旬的艺术家,沿循两人创作语言生成的独特轨迹展开。

  长沙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发掘,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绘陶器、铜器、帛书帛画文物及部分复制品。该展览是马王堆文物首次来到上海展出★。

  此次展览将仇英《桃源仙境图》与其老师周臣的《香山九老图》轴合展,两者题材图式、艺术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另有两件“苏州片★★”佳构,分别为《玉阳洞天图》卷和《清明上河图》卷,为苏州民间作坊托仇英之名制作的商品画★★★,状物准确★、笔墨考究★★★,足称米芾所言之“伪好物”。

  “松境Pine★★’s Modern”开幕首展★★,呈现黄逸 Loretta Wong , 香港第一位同时获得美国摄影学会“影艺博学会士”和“铂金会士”荣誉的女摄影家的极地系列摄影作品。黄逸的镜头从南极大陆的冰原一路按到西伯利亚的雪地★★,捕捉世界尽头的别样生机,追寻冷酷仙境的脉脉温情。

  此次展览是毕加索逝世五十周年系列纪念展之一,呈现史前艺术对毕加索的影响。

  展览汲取了柘林遗址近年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展出的陶器★、玉石制品、骨角器以及刻符陶器等,为观众展现了一幅良渚文化基层聚落的景象。

  展览选取了凡·戴克、戈雅、路易·大卫、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布歇、米勒、克利姆特、马格利特、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52位知名艺术家共60幅经典人物肖像题材绘画作品★★,从16世纪到20世纪★★★,涵盖了从文艺复兴★★★、手法主义或矫饰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写实主义、印象派,一直到现代主义各个阶段的西方艺术史发展轮廓,堪称是教科书级的西方艺术史大展。

  由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中国艺术报社、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落墨有声:当代五十位中青年作家书画展★★”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展览除展出王蒙★★、莫言★★★、林岫等的书法作品★,更呈现了活跃在中国文坛的50位当代中青年作家的150余幅书画作品,可一窥当下部分写作者的艺术兴趣与追求。

  展览分为“传统与技术”“符号与形式”两个单元,共展出馆藏的27件中国漆器,其中包括了宫廷珍品、文人用品、奢侈品、家具等等,清晰而丰富地向观众呈现了中国漆器独特的奢侈和美感★。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第二个展览,共展出52件油画作品,涵盖了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伦勃朗、克劳德★★、康斯特布尔、塞尚、马奈、莫奈以及梵高等艺术巨匠。该展是一个浓缩了英国国家美术馆藏精华的展览,可以一窥横跨400余年的欧洲美术史缩影。

  此次展览是乌雷(1943—2020)离世后的首场亚洲机构展览“无量之物★”,全面呈现他具有开创性的毕生创作。展览关注三个不同的时期: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艺术活动、他在1976年至1988年间与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合作和他在90年代末的个人创作。

  展览涵盖约50件绘画,概述梅斯勒的艺术实践,阐释其标志性风格——大胆用色★、风格化图案、明艳的具象形式以及独特的手写文字。正如标题“灵性之旅★★★”所示,展览旨在让观者通过画作★★★,洞悉梅斯勒的个人成长及创作演变★★★。

  这是中国美术馆60年馆庆系列展的首展。展出的千幅作品中,既有美术史中的经典名作如齐白石的《咸蛋小虫》、徐悲鸿的《双狮》,也有零零后艺术家的最新创作。通过此次展览★,在回顾中国百年小幅美术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对当下小幅美术创作的现状形成直观认识。

  由南通六幕文化策划的这一展览共展出三代鼎彝重器★、古兵、铜镜、铜钟★★、钱币等拓片,和古砖★★★、画像★、碑刻、印章、瓦当、墓志等石刻类拓片一百多件。多有稀见本★★、初拓、旧拓★★★、精拓和名家专藏。展品多有前贤和当代鉴藏家题跋,拓片与题跋相结合★★★,兼具学术性、文化性★、艺术性、观赏性。

  展出的展品,从原矿石料到精制墨品★、乃至当代颜料逾百件★★;其年份,从南宋至当代,跨度几近千年,其中有考古出土的南宋窖藏朱砂,明朝晚期的“登龙一品”,清康朝“满文石蓝”,乾隆年间“五彩墨”★★★,直至民国上海利颜料★★,也有日本、英国等品牌商标的彩色墨。

  展览分别以线的空间、物的空间与抽象人物的空间,呈现50余件张恩利近年来的绘画作品,以及针对和美术馆建筑特定场域所创作的装置作品★★。

  锁乃百姓生活的常见之物,看似简单平凡★★★,实则包含了技术、礼制★★、风俗等文化社会功能★★,寓意丰富而深远。展览以古锁丰富的历史实物形态,带观众认识历代锁匠的智慧结晶★,了解山西质朴的锁文化内涵。

  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扬州画派十余位画家60余幅画作★★★,分为“文人荟萃 领异新风”“笔墨纵横 心裁别出★★★”★★★“谐俗真趣 异彩纷呈”三个单元,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

  展览代表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日本收藏中的精华——从精彩绝伦的木版画到优雅的野餐 组件等几十件艺术作品和工艺品,时间跨度从 17 世纪早期到现在。这也体现了同样珍贵的一件事★★★:我们的合作关系★。

  展览以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美国纽约城为背景,对南北战争后的纽约现代艺术圈开展调查★,通过约50件绘画、雕塑、纸上作品和装饰工艺品,揭露社会和经济变革时期的艺术家生活★,展示19世纪晚期美国现代艺术的审美趋势和革新★★★。

  在本馆各个展厅中呈现与樱花相关的展品。除了浮世绘名家歌川丰国等人的画作,还有与樱花相关的瓷器、织物★★★、屏风等器物。展出的画作包括歌川丰国的《新吉原樱花之景》、狩野永岳的《舞乐图屏风》★★★、奥村政信的《樱花下骑马的少年》等。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展览汇集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与历史对话★★★,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展览聚焦于1945年至1990年间德国设计的发展轨迹,通过300余件展品呈现德国设计的阶段性发展成果★,揭示不同文化视角与艺术观念之下催生的东西德的设计谱系★。展览以东德★★、西德★★“交织的轨迹”为题,分为“角色转变”★★★、★★★“重建与进步”、“差异与共享”、“危机与反思”等展陈部分。

  在上海,★“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纪念张大壮、来楚生★★★、江寒汀诞辰120周年特展”等都是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海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开启★★★“在博物馆赏樱★”活动★★★;荷兰则有维米尔大展★。

  展览以★“扬州八怪”为核,以清代寓居或生于扬州的画家为廓,展出了近90幅清代扬州画坛大作★★,在书轴画卷里讲述清代扬州绘画波澜壮阔的兴衰史。囊括的四十余位画家中★★★,不仅有金农、郑燮★、李鱓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扬州八怪★★★”,还有査士标、石涛等对扬州画坛产生巨大影响的遗民画家,以及与盐商群体联系紧密的顾符稹★★、李寅等职业画家★。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拥有着全世界范围内最完整的古罗马雕塑与庞贝古城壁画收藏★★★。此次展览不仅是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的展示,其中很多国宝级珍贵展品更是首次离开意大利★★★。

  展览以“山水舟行远★★”为题,共展出相关代表性文物130余件套★★,包含了古代书画、古籍★★★、古琴、玉器★、瓷器、陶器★★、石器★★★、青铜器等类型★★★,用解析山水关系的方式,一览古人如何对山水进行空间布局、巧妙经营★★★,为塑造当代山水城市提供借鉴。

  展览聚集了140余件原作精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文献等诸多品类★。通过“中国长沙湘潭人”★★★“桃花潭水深如许”“万里乡山有路通”“各有本心忘不得”四个板块,讲述了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

  展览对NFT及元宇宙的呈现将从对★“钱”的无限关注,转而面向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呈现了29组国际一线组代表性作品, 并从生态观察、智能合约、链上生命★★、自我组织等四个维度展开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实践的全面审视★★★。

  展览呈现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近300件金属类文物,结合国内博物馆藏品,向观众介绍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以此反映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彼此交流互鉴的轨迹。

  此次展览从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什么、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如何诞生的、服饰八大件组成★★★、服饰特点、它与其他水乡妇女服饰的区别六个方面来系统呈现了关于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发展★,以此唤起观众的乡土记忆。

  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联合策划的展览将在两大博物馆分四大主题,呈现王羲之书法与“兰亭修禊★★★”相关的书画、文房精品。展览重点聚焦于《兰亭序》后世传拓或临摹的各种重要版本。

  除展出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备受喜爱的人气文物,兼展出以“罗汉”为主题的馆藏文物十余件,如宋《刘松年画罗汉》、元《元人应真像》★★、清早期的《竹雕伏虎罗汉》等,呈现不同时期罗汉像的历史变迁。

  展览主题★★★“天真与阅历”取自英国作家William Blake的版画诗集《天真与阅历之歌》,主要展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英国乔治时代晚期及19世纪欧美艺术家的版画与素描作品,回顾当时艺术家记录和塑造视觉图像的新方法。

  ★“设计迈阿密“创始于2005年★★,致力于呈现经典设计、现代家具以及艺术品。展会通过百余件当下的先锋设计以及20世纪的经典设计★★,来引领公众洞见艺术设计的发展流变★★,拓展公众对于设计与艺术的认知★★★。

  展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张大壮、来楚生、江寒汀三位书画大家的绘画及书法、篆刻作品九十余件,呈现三人在花鸟画创作领域的艺术造诣与贡献。其中张大壮《写生蔬果册》为首次展出★★★,行笔如烟花流云,纯粹天性为之,笔到意到,观之让人自在★。

  展览共展出约130件展品,其中50件作品首次亮相英国。此次特展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这位艺术家的杰出才华,以及他对艺术史上关键时期的文化艺术领域以及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展览聚焦法国现代艺术家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展出近120件(套)相关作品及档案资料,涵盖海报、石版画、插图、手稿及艺术家的书信、收藏品等★★★,通过“摩登巴黎★★”★★★“蒙马特的黄昏”★★★“罗特列克的世界★”及“浮生如梦”4个单元,带领观者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感受他笔下的19世纪巴黎摩登夜生活★★。

  长江下游文明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此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下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其中包括距今五六千年前的七孔石刀★★、唐代打马球图铜镜等。

  “道释人物画”指的是描绘道教、佛教人物的画像,艺术风格浓烈、画面内容丰富,是宗教美术中的集大成者。此次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逾100件,探索这些作品所体现的高超绘画技艺和美好精神寄托★。

  展览甄选其院藏铜镜200余面,基本涵盖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旨在通过对不同时代铜镜的造型、纹饰、铭文等的展示★,为观众呈现铜镜发展脉络,揭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展现其文化内涵。

  从亲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1930年代法国工人运动的波澜壮阔,到历经法国经济困难的战后初期★★,1968年“红五月★★★”的昂扬激情……法国摄影师维利·罗尼的黑白摄影捕捉了大量巴黎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瞬间,充满幽默和风趣的同时也定格了城市改变和社会变迁的踪迹。展览呈现维利·罗尼用70余年的镜头对准的日常轶事。

  前些天是三八妇女节★,上周新开的展览也多以女性为主题,如有多场女性艺术家群展,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她·世界”从文化视角解读女性的世界痕迹,浙江博物馆特展则呈现了绘有女性图像的瓷器……

  展览从卢浮宫藏品中精心挑选出了 73 幅以★“爱”为主题的画作,作品年代跨越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重点展示了欧洲画家在绘画艺术中探索对“爱★★”的表现,以及对“爱★★★”的理解。重点展品包括弗朗索瓦·布歇《丘比特的目标》、安托万·华托《宁芙与萨堤尔》★★★、萨索费拉托《沉睡的婴儿耶稣》及弗朗索瓦·热拉尔《丘比特与普塞克》等★。

  该展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个馆藏特展,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国金器,呈现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三千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贵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贵族所使用、带中原纹饰的幡饰★,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艺上借鉴中西亚饰物的嵌宝冠饰等★★。

  展览以133件(组)院藏珍品★,通过展现明代重要的史家与文学家王世贞(1526—1590)★★★,精彩的一生与他的志业,进而一窥晚明的文化盛况,认识当时充满创意与多元竞争的文化生活★★★,并经由王世贞的史家之眼,透视繁华下的文化底蕴。

  展览通过展示周代晋国相关文物遗珍,讲述晋国兴衰风云。展览展出文物共计159件/组,全部来自山西博物院,均为首次在辽宁展出,其中“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等珍贵的随葬品尤为引人注目。

  展览邀请了靳卫红★、刘曼文、石至莹、王小慧、张雷平等20位女性艺术家的50余件/组作品参展。她们从自己的主观认知和生命体验出发★★,注重挖掘内心资源★,通过个人经验的表达,以此来探寻艺术的价值和女性存在的意义。

  展览尝试通过展示西周玉器的色彩之美★★★、造型之美★、线条之美★★★,来直击玉之本真——石之美★。以此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内涵及“礼之玉★★”的历史价值★,更能以自我之审美来发现和领略西周玉器之美★★★。

  展览从世博会这一独特的文化视角解读女性的世界痕迹,通过展出相关物件和文献等70余件馆藏精品,重述全球历史记忆中的那个“她★★★”,同时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关于女性文化、女性发展及未来愿景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史前遗迹发掘的兴盛时期,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两次大战期间的作品——表现出史前文化的影响。展览将集中展出约40件包括雕塑、版画、油画、素描在内的毕加索作品,呈现其中的史前艺术印记。部分作品为独家展出。

  首次在英国展出的重磅作品包括早期大理石大卫像、来自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的阿提斯青铜雕像、来自比萨国立圣马特奥博物馆的《圣罗索尔半身雕像圣器》,以及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高坛的青铜雕像。

  展览将通过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和借自其他机构的藏品,聚焦1400至1800年意大利艺术界女性人物的作品、故事及影响力,展示她们在社会上所扮演的活跃而多元化的角色。

  维米尔是17世纪杰出的荷兰绘画大师,迄今为止归于他名下的画作只有34幅,此次展览将展出其中的28幅。其中包括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坐在维金纳琴前的年轻女子》、巴黎卢浮宫的《蕾丝女工》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倒牛奶的女仆》《小街》《情书》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藏维米尔最著名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这是美国境内首次举办以★★“安阳殷墟★”为主题的大型展览★★,为庆祝亚洲艺术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活动之一。展览共陈列超过200件文物,涵盖玉器★★★、礼器、武器、酒器★★★、乐器★★、车马具等各个类别,从文字、仪礼、祭祀、墓葬和制器方面,展示古代中国商朝的考古成果★★★。

  此为开馆展第一季★,展出来自中国、美国★、丹麦、巴西★★★、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在内的85名(组)艺术家★★、88件作品。这些艺术家中最年长的生于1921年★★★,最年轻的生于1988年★,国际当代艺术最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的一批艺术家几乎均在列,展览作品具有强烈代表性和辨识度。

  展览通过珍贵的画作、文献和私人物品,呈现了梵高家族成员群像,追溯了梵高博物馆的创建历史以及梵高作品缘何得以汇聚、保留★★★。展出梵高的重要画作包括《收获》《盛开的杏花》等★★★。

  展示院藏★★★“国宝★★★”等级文物——苏轼《致知县朝奉尺牍》,据介绍,该作为北宋文豪苏东坡存世墨迹当中最晚年的一件作品,素有★“绝笔”之称。

  作为“丽人行”系列展览之一,共展出80件(组)绘有女性图像的瓷器,表现的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特定的女性形象,也有日常生活中非特定的女性形象★★。

  为了纪念克劳德·莫奈《印象·日出》诞生150周年★,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联合法国玛摩丹美术馆共同策划本次展览,共汇聚约130件展品,涵盖绘画、版画、雕塑、手稿和书籍等类别,探索★★★“太阳”在欧洲艺术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展出作品包括鲁本斯《法厄同的陨落》、威廉·特纳《莫特莱克露台》、保罗·希涅克《日落的港口》等。

联系方式

总部邮箱:dg@hengyu-dg.com 总部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厚德上梁洲工业区
咨询热线

400-8300-665

(周一至周日9:00-19:00) 联系我们
利来国国际APP,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囯际网址中文站
©2001- 利来国国际APP,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囯际网址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14076号-5 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400-8300-665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